所在位置:首页 > 廉政动态 > 要闻

勇于做栽树人、挖井人

打印 关闭 已阅读 发布时间:2018-06-07 15:29:01

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、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称赞院士们是“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”的民族英雄,勉励科技工作者要“打好基础、储备长远,甘于坐冷板凳,勇于做栽树人、挖井人”“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”。

“做隐姓埋名人”和“勇于做栽树人、挖井人”,无不体现出为国家利益、为民族大义敢于担当、勇于负责、甘于寂寞的优秀品质。一次次科学技术创新突破的背后,是一代代科学家耕耘许久的付出与坚守。这些科学家背后的共性品质特征,就是皆有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担当精神。

“功成不必在我”意指“事业的成功,没有必要看我一个人”,简单理解就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不必在我,体现出一种宽广的心胸、高尚的情怀和担当的精神。这句话原载1932年7月3日《独立评论》第7号,是胡适先生当年致毕业生的演讲稿,意在鼓舞毕业生面对国难最紧急的年头,坚定信念,勇挑担子,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,救国图存一定会实现。

“功成不必在我”,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会议、多个场合反复提到。2015年1月,在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,总书记指出“对定下来的工作部署,要一抓到底、善始善终。要有‘功成不必在我’的境界,像接力赛一样,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”。在今年两会上,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又指出,“‘功成不必在我’,不是消极、怠政、不作为,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,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、摸得着、得实惠的实事,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、打基础、利长远的好事,既要做显绩,也要做潜绩。”

然而,在现实工作中,个别干部“贪功冒进”,秉持“功成必在我”的想法,在“功利心”“政绩观”的作祟下,愿意做显绩,不愿意做潜绩;愿意做面子工程,不愿意做里子工程;愿意做眼前事,不愿意做长远事。在他们看来,显绩、面子工程和眼前事看得见,容易得到上级的关注,而潜绩、里子工程和长远事虽然是给当地老百姓真正谋福利,但等出了成效自己在哪里任职都说不清楚,何必给继任者留政绩,而自己去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。因此,有些领导干部主政一方时,只要“金山银山”,不要绿水青山;只管盖高楼大厦,不管棚户区改造。只想出立竿见影的“政绩”谋求高升,这样的领导干部并非真正的担当者。

我们可以想象,如果事事“功成必在我”,那么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,我们的革命先烈只想自己生命无忧、家人安稳,又怎会浴血奋战、视死如归;在新中国成立初期,改革开放以前,我们的专家学者只想自己吃饱喝足、衣食无忧,又怎会殚精竭虑、忘我奉献;在改革开放时代,我们的改革闯将只想自己实现小康、迅速富裕,又怎会敢想敢干、积极作为。正是无数人秉承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大情怀,才担当起了解放旧中国、建立新中国的使命,担当起了迅速恢复生产、解决百姓温饱问题的使命,担当起了快速发展生产、引领全面小康的使命。

33岁辞去副厅级职务,每天工作20小时,只为了一件事:搜集每一颗平凡的种子,点亮民族的“种子梦”。这是著名植物学家、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钟扬教授的毕生心愿,他是这么想的,更是这么做的。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北坡,他攀登到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高度;用16年行程50万公里,每年100多天在最偏远、最荒凉、最艰苦的地方穿梭来搜集世界屋脊的生物“家底”……有人问钟扬,每天采集种子没有眼前利益,值得吗?“功成不必在我。”他回答,“若百年后人们发现有一种植物可以抗癌,但因气候变化物种消失时,也许人们会想起,一百多年前,有个人好像采集过。”

2017年9月,钟扬教授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不幸遭遇车祸,生命停留在53岁。“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,但我毫不畏惧,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。”斯人已去,言犹在耳,让人铭记一位优秀党员“勇于做栽树人、挖井人”的担当。(付瑞鹏)

【字体: